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中国地热前沿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德地热中心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与会者围绕地热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展开高水平对话与交流。论坛的成功召开彰显了中国地热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快速发展与融合。
在10月12日的开幕式上,多位重量级嘉宾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强调地热能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战略意义,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探索历程,特别提及李四光先生的远见与中国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综合处李海龙则从国家政策和科研投入角度出发,鼓励学界、产业界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指出多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强调加强高温地热及协同开发的新需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卫万顺分享了北京在地源热泵和热储系统研发方面的进展,期待地热技术为首都绿色发展赋能。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则从企业实践出发,介绍了河南地热开发成果,强调抓住政策机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10位行业权威、学术领袖围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干热岩技术、储能与发电、地热与矿产协同开发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报告内容涵盖中国地热能现状及未来攻关重点、中国东部深层高温地热形成机制、西藏地热资源开发实践、复合式热泵技术推广及岩浆热源型地热资源勘查等前沿领域。专家们以系统性研究与案例分析,为未来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论坛设置了七个分会场,涵盖15个专题和200余场报告。议题涉及大地热流、沉积盆地热演化、地热资源成因、地热发电及国际热点区域研究,充分展示了我国地热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各分会场积极讨论前沿课题,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学科交叉与合作。
为强化学术与产业链条间的衔接,论坛安排了多样化特色活动。地热专著签赠环节为学者和读者搭建了面对面互动平台,活跃的现场氛围凸显出业内对学术成果的需求与热情。同时,论坛还邀请多家知名期刊主编与参会者交流,为青年学者提供咨询与指导,激励更多优秀成果发表于高水平刊物。此外,特设的圆桌讨论会就地热发电发展策略展开务实对话,为政策制定与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闭幕式上,论坛对优秀专题秘书、志愿者进行了表扬,感谢他们对本次活动的辛勤付出。最后,大会会旗由庞忠和研究员转交给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标志着第三届中国地热前沿论坛将在大连金石滩举行。通过本次大会,中国地热前沿论坛已成为促进学术创新、产业实践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期待下一届再次汇聚英才,共同推动中国地热事业持续、蓬勃发展。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捷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以及新源泰利能源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政策、市场与技术创新的多重推动下,中国地热产业必将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力量。